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文件 > 县政府文件 > 政府办文件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武县乡村e镇培育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5-07      来源:宁武县人民政府网

    

    

    

  办发202226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武县乡村e镇培育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宁武县培育乡村e镇培育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7 

    

      (此件公开发布) 

 

 

  

  宁武县乡村e镇培育方案 

    

  为深入推动培育乡村e镇工作,根据《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商建〔202258号)、《关于发展乡村e镇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举措》(晋商建〔202236号)、《 关于做好2021年山西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晋商建〔20211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实际依托农业产业集聚区阳方口镇作为乡村e镇发展的主要物理空间,实施电商助农,助乡村振兴,加快市场主体倍增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要求3466(三大战略引领、四个方向促进、六大路径突破、六个抓手推进)工作体系,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行、合作共赢的原则,培育和壮乡村e镇经营主体,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突出当好转型发展排头兵,把互联网+农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核心,深化电子商务在各领域融合创新发展,协同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将培育乡村e镇工作纳入全县发展规划,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业支撑,促进城乡互补、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规划推进,与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等重要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和支柱产业电商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乡村e镇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企业意识和治理水平,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构建产业+电商+配套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做大做强互联网+农业主体产业。利用民间资本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主决策、主动接受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激发乡村e镇建设主体项目活力。 

  因地制宜,龙头带动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县资源禀赋、自然生态、乡土民俗、特色产业等独特资源,发挥优势传统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科学谋划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业+电商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经营合作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推广、企业孵化等领域的实际运用,使乡村e镇项目成为县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特色引导,先行先试 

  聚焦农副产品加工主导产业中高端市场,围绕数字农业、智慧物流、农贸电商等领域布局一批新模式、新技术应用场景,建立一批先行区、示范区,组织实施一批互联网+农业重大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增强转型能力供给 

  (四)统筹实施,协调推进 

  乡村e镇培育项目与十四五规划、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工作协同推进,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以打造具有宁武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基点,坚持统筹规划、分业施策,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断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宁武县乡村e镇项目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农业+现代物流农业+大数据等现代营销模式,实践电商+实体企业+合作社电商+直供基地电商+产业基地等电子商务创新合作模式,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店结合销售,培育涉农电商企业品牌,打造宁武电商产业新名片,拓展产业和市场主体利润空间,大幅提升网络销售份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例,市场主体高质扩容,产业发展突出鲜明,网络零售明显增长,服务功能优化完善,体制机制高效灵活,推动产业电子商务化和电子商务产业化的创新要素聚集发展,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 

  工作措施 

  (一)依优势资源,合理编制规划 

  依托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项目培育工作需求,合理规划乡村e镇功能布局,高标准编制宁武县乡村e镇产业培育项目发展规划,按照企业集聚、区域集中、产业集群、行业集成的全产业链打造思路,深入挖掘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增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功能企业聚合力,推动乡村e镇产业培育项目和县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将乡村e镇培育项目打造成边界清晰、集中连片、空间相对独立、四至范围精确的乡村e镇培育基地。 

  (二)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立足旅游、康养、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加工、物流等优势产业资源优势,落实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升级人才培训、资金奖补等利好政策,着力打造产品个性化突出、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促进宁武沙棘汁、蘑菇酱、亚麻籽油、莜麦面、杂粮、毛建茶等特色农产品网销国内外。加大对农产品大数据智能管理、质量溯源、营销推广方面建设力度,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店结合销售,促进涉农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涉农电商企业品牌,提升产品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打造宁武电商产业新名片。 

  (三)借船出海远航,发展跨境电商 

  依托现阶段已经初步形成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基础,充分借力跨境电商和对外贸易在内外双循环新阶段的政策和市场发展机遇,通过e镇项目积极打通县特优产品与跨境电商的交易壁垒,实现跨境电商产业的新突破。在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完善过程当中,逐步规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完善跨境产品供应链和跨境物流等配套服务,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搭建、创业孵化、技能实训、人才输出、店铺代运营等方式,对规划区内电商主体开展创业指导和就业实操技能实训。积极争取并落实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培育跨境电商企业;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应用企业和专业跨境电商人才与乡村e镇内企业对接,利用第三方平台资源开展对外贸易,运营跨境电商改造传统营销渠道。 

  (四)立足县域优势,打造公共品牌 

  培育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把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力度,扶持宁武高原莜麦之乡等地标品牌,扩大、做优做强汾源印象”“芦芽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形成以县域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沙棘汁、蘑菇酱、亚麻籽油、莜麦面、杂粮、毛建茶、莜麦饼干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凝聚作用。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培育不少于1家的本地大型企业下沉供应链试点。做好服务保障,助力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将宁武县特色农副产品打造成宁武名优特商品,促进宁武区域公用品牌良性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助力产业发展 

  培育新型商业带头人,挖掘专业电商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抓好新型农业电商人才培育工作,强化公益性、普适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有潜力、有能力的农民、农户等发放具备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专门贷款,通过贴补、贴息等方式协助电子商务农户的培训,引导传统农民想新型电商农民转变。将人才引进和培育放在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建立人才纳入体系、鼓励人才创业、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对返乡农民工、脱贫户、大学生、青年创业者、退役军人等人员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同时,注重整合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群体等资源,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通过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和技能大赛、专场招聘会、赶外招聘会、加大人才奖励力度、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跨区域交流学习等方式为农村和企业引进紧缺急缺电商人才。 

  (六)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体系 

  立足县乡村e镇项目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电商发展需要,统筹加工、生产、包装、设计、营销、策划、金融服务、培训、展示、体验、会展和直播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系统谋划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在营销推广、研发设计、技术运维、仓储物流、安全认证、交易追溯、数据存证、法律财税咨询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加快建立乡村e镇电商公共综合服务中心 

  完善加强电商公共服务功能职能,在原有空间内增容宁武县县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一个由县政府设立、第三方企业运营的管理机构。中心汇聚人才培训、创业孵化、包装设计、营销策划、金融服务、电商培训、产品展示、会展体验、直播带货、信息发布、宣传推广、物流服务、数据统计、业务咨询等功能,能提供基础公益性服务和特色微利性服务,为乡村e镇内电商企业、服务商和电商个体等开展电子商务提供综合服务,并做好服务资源落地和服务需求对接工作,协助政府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解决方案。 

  建立电商产品展示体验中心,设计要突出本地特色及文化,具有线下体验和拓展线上新渠道的功能,并为直播带货提供前店后仓服务;在醒目位置放置乡村e标识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字样。中心应有专人管理,确保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制度完善、管理规范。 

  (七)优化功能分区,配套建设 

  围绕乡村e镇产业项目需要,优化功能分区,进一步完善快递分拣和物流仓储中心功能,强化设施保障,提升宽带通信、加工包装、产品研发、公共服务等方面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服务、数字化管控系统、区块链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等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乡村e镇配送网络,依托现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加大农村物流覆盖率,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双向互通,快递物流网点实现全覆盖。 

  (八)加大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以宁武县杂粮莜麦、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为重,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目标,主管部门牵头,跑省进市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项目单位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项目解决融资难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谋划、招引、签约、落地、推进、投产等方面,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明确招商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长板招商、专业招商,有效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精准度和实效性,以大项目好项目促投资、增后劲。 

  (九)促进创业创新,打造一流 

  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和现有资源优势,围绕乡村e镇产业项目培育工作,为企业和个人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技术支撑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提升企业孵化能力,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结构农业、品牌农业、景观农业和优势农业,着力培育壮大农+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新业态。 

  (十)统筹推进建设,相互促进发展 

  在开展乡村e镇产业项目培育工作的同时,全面引深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工作,推进乡村e镇产业项目培育工作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要求有机结合,补短板、强弱项,引进第三方电商龙头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促进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县域快递分拣和仓储物流中心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电子商务整体服务档次,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产品网销品牌,全面推进乡村e镇产业项目培育工作与各项其他工作同步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十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一店多能 

  开展智慧乡村社区建设,通过凤凰镇杨庄村智慧乡村、数字乡镇建设与乡村e镇内电商服务站点合作,充分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阶段成果,实施一店多能工作,整合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金融业务等项目,引导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高便民服务能力,提升惠民服务品质。鼓励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构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或APP),接入本地商户资源,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功能,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及线上发券、线下兑换等免费服务,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十二)整合网络资源,推进协同发展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乡镇商贸中心、物流站点、乐村淘、供销e家、惠农服务站、益农信息社等社会网络,在全县已有建设完成的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上功能升级,站点改建包括必要的装修改造和宣传电视(仅限乡镇级电商服务站)、配置电脑、LED显示屏、办公桌椅、两年宽带、打印机、门头、铜牌、打包桌、收纳筐、电子秤等相关设施设备,引进第三方乡村电商企业平台,开展快递邮寄、产品代买代卖、金融业务、政策宣讲等便民业务。 

  支持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移动支付、就业引导等资源对接,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重组,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本地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商品流通网络。引导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开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销等业务,提升商品品质,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五、预期效果 

  我县优势资源,合理规划并培育乡村e镇,科学设定乡村e镇规模,高标准编制乡村e镇发展规划,推动乡村e镇和我县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扩大使用汾源印象”“芦芽山珍”“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公共品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我县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解决农产品上行销售难问题,构建产业+电商+配套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 

  (一)社会效益 

  通过乡村e镇项目持续运营,健全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本地企业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以及生产、加工、包装、设计、营销、策划、金融服务、培训、展示、体验、会展、直播等综合性服务,引进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开展人才定制培训,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果的商业带头人和本地网红,直接参与本地农产品上行带货工作,解决电商就业创业服务问题,提高就业转换率的同时,助力本地农产品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完善供应链渠道,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二)经济效益 

  乡村e镇聚焦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项目建成当年总产值将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率高于所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超过5000万元/年,同比增长率高于所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建设期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不少于30个,其中新增电商企业不少于10个,建成后将吸纳就业200人以上,规划区内市场主体纳税额超过150万元。 

  (三)可持续能力 

  项目建成后,我县将与运营单位签订长期运营协议,可持续开展乡村e镇运维工作,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内,持续培育市场主体超过50个,孵化本地电商企业超过30个,年总产值达到2亿元/年,同比增长率达到10%,网络零售额超过6000万元/年,同比增长率达到10%,培育本地品牌超过10个,吸纳就业人数超过500人,规划区内市场主体纳税额超过300万元,同比增长率达到20% 

  (四)服务对象满意度 

  通过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县农特产品拓宽网络销售渠道,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打造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使得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农民、个体经营户等都能享受电商基础公共服务;完善城乡电商物流服务体系,畅通工业品下行,农产品出村进城,提高群众便利度。培育乡村e镇各项目标完成后将极大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重点任务 

  (一)建设专业运营团队管家式服务数据中心依托第三方电商企业在商城、物流、大数据、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结合县毛建茶、高原莜麦种植实际,针对合作项目,建立专属优质农产品上行通道,覆盖整体产品上行至平台的全流程,为乡村e镇主体企业提供最专业、畅通、完整的营销运营服务,包括营销策划、活动策划、市场推广、媒体投放等营销推广全过程领域。 

  (二)提升县域快递物流中心服务水平整合县物流快递资源,加强网络、设施和信息的共享衔接,依托县公共快递物流分拣(仓储)配送中心、山西宝捷物流园区和杨庄物流仓储集散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域快递分拣和仓储物流中心服务水平,为乡村e镇参与企业提供整合性供应链物流服务,实现商品货物集约化本地分选流通,同类需要产业上行的农产品汇集于仓储物流中心,形成区域上下行汇集地,开展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乡村e镇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整合快递、供销、商贸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共同配送联盟,整合货物、车辆、配送网点、人员等资源,发展智慧物流,聚合农村电商配送需求,促使配送服务下沉至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实现农副产品上行网销全国、工业品下行配送入户,构建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县域物流配送体系。 

  (三)完善康养功能,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借力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完善宁武康养小镇,建设高端独家酒店,启动运营森林康养基地,计划建设百里林海越野赛道。完善区域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配置标识标牌,提升道路景光,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宁武活动,深度打造冰川地址文化、生物多样性文化、河源湖泊文化、民族融合文化、长城军事文化、华严佛教文化和红色军工文化。加强拓展旅游市场,重点面向京津冀、蒙陕豫等市场,签约合作80多家旅行社,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大力塑造生态旅游品牌,做好对外经营开放,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四)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力度,一是坚持二品一标认证不放松,把认证工作要求与标准落到实处。严格二品一标认证门槛,坚持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二是从摸清认证底数、提高复查换证率、加强主体培育、增加认证品种、严格证后监管和调动认证主体积极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指导各企业开展认证工作。三是加大二品一标产品宣传,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推动农特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特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升宁武县农特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县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五)建设三农综合服务中心围绕县乡村e镇产业项目需求,建设以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服务、农资服务、农技服务、信息服务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宁武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大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有依据的指导政策,实现生产精准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种植企业与农户提供精准产销走势。通过精准化的数据分析,企业可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下一生产周期确定生产计划。 

  、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2420228月)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规划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物流快递、基础配套设施条件等方面开展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规划区域内经济发展情况,制订完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成立县乡村e镇产业项目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有效解决项目培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制约问题,促进项目培育工作实施落地;利用新闻媒体、报纸传单、悬挂横幅、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知晓的良好工作局面,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20229202212月) 

  确定项目承办企业,政府与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企业、各项目实施主体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统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推进管家式运营服务中心、物流快递总仓、完善康养功能,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加强两品一标认证、三农综合服务中心、直播生态基地等项目建设;按照乡村e镇建设具体要求开展自查,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 

  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工作,分层级加强检查调研,督导实施进度,学习先进经验,及时进行整改,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上报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三)验收及推广阶段(2023120232月) 

  全面总结项目培育工作实施经验,根据中期绩效评估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加强对项目的自评验收,做好迎接省级和国家级验收相关准备。汲取各地乡村e镇培育工作好经验好做法,扎实做好乡村e镇培育工作。 

  、建设规模 

  (一)宁武县乡村e镇项目产业定位 

  项目占地6000亩,分两期投资建设。以打造莜麦、毛建茶农特产品产业集群为主导,以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建设电管家式运营服务中心、三农综合服务中心、直播生态基地等配套设施提升县域快递物流中心服务水平,加强农特产品全供应链打造,推行产销一体化发展,实施农特产业全产业链管理。 

  (二)宁武县乡村e镇项目区域公共服务划分 

  1.管家式运营服务中心;2.仓储物流云仓中心;3.防伪追溯平台;4.直播生态基地;5.电商研发机构;6.展厅;7.银行网点8.通信网点;9.三农综合服务中心 

  、运营模式 

  县政府与第三方公司就乡村e镇项目开发建设签署合作协议,在项目培育期间,第三方运营公司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改造升级及运营管理工作,产业规划、宣传推广等产业发展服务工作,空间规划、物业管理、公共项目维护等基础性服务工作等。合作期限结束后,第三方公司将乡村e镇项目全部资源无条件交给宁武县人民政府。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亚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张国伟任副组长,职能监管部门为成员的宁武县项目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总体规划、监督管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项目培育工作落地实施。 

  (二)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项目培育工作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考核、奖惩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乡村e镇培育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规范项目决策主体、内容、程序等,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坚持规范决策主体,实现决策民主化,通过健全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听证公示等制度,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决策法治化,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决策,确保决策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结果合法。建立健全执行制度,通过制定责任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形成主体清晰、权责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保证工作任务落实。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资金与项目管理制度、验收制度,引入纪检、审计等部门加强管理,考核网络销售业绩,定期现场察看考核评价乡村e镇建设和运行应用情况,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做好信息报送 

  做好统计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按照宁武县乡村e镇培育工作方案,围绕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情况等重点问题,集中精力深入跟进,持续、及时反映在宁武县乡村e镇培育建设工作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按要求提供有关交易和活动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总结和报送宁武县乡村e镇培育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定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五)营造舆论氛围 

  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增加有关项目培育工作的宣传引导,加大对项目相关政策、活动、经验、成效的宣传报道力度,积极营造正向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调动群众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度;注重加强交流与借鉴,通过举办研讨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对各地乡村e镇培育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借鉴学习。 

    

附件:1.宁武县培育乡村e镇工作领导组及成员名单

      2.宁武县培育乡村e镇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宁武县培育乡村e镇工作验收办法

    4.宁武县培育乡村e镇工作日常监督管理办法

附件:1—4.docx

关闭本页